疫情防控客观上导致了大规模在线教育的“补课”【转】
来源:本站 日期:2021/05/19 浏览:4471次

      今年初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生无法正常到校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号召和部署,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在线授课,广大学生在线学习。堪称一次“史无前例、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将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以及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革命性意义。

  疫情防控初期,因为猝不及防所带来在线教育的忙乱是非常明显的,这种“乱”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忙乱。由于完全意义上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之前并无任何经验,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因此很多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在线教育资源调配、教师和学生相关技术培训、课程安排等快速进行部署,由于以前准备不足,忙乱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有些高校,之前只是搭建了在线教学的系统和平台,但使用率很低,就不得不提前进行多次的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实战演习;第二,平台忙乱。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大中小学生几乎在同一个时段接入网络,网络服务商也准备不够,从而产生了非常典型、明显的瞬间峰值,造成瞬间流量过载。而且视频应用对网络的延时、抖动、丢包非常敏感,因此在线教学初期,公众视线里频频出现在线学习平台掉线、崩溃的报道,国家要加快教育专网的建设。第三,教师忙乱。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全面在线教学,压力最大的还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所有教学资源贯穿、集成和系统化应用的核心。疫情期间,教师在直播中“翻车”的新闻不绝于耳,一方面源于对系统的陌生,另一方面网课和传统课程的模式不同,实际上意味着教学思维的整体转变,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并提高信息化技能。

  从上述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考,那么此次疫情中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就是对于此前教育系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重视不够所导致的倒逼式的集中“补课”。

  时代在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却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已经延展出了发达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新闻传播、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共享单车等更为先进,更有效率的模式,唯独学校教育系统还固守着线下课堂和面授的“壁垒”,顽固的抵抗着在线教育的渗透。很多学校及其领导、老师也因此轻视在线教育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并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不过让人惊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忙乱和适应,从学校到平台再到师生都迅速的适应了这种在线教学的模式,这也充分体现和归功于我国近二十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淀效应和国民信息化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幅度提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信息化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

  一、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提升网络覆盖率,提升信息化利用率,改善可控管理以及合理的带宽资源利用,保障每个中小学、教学点的网络安全畅通,有效解决分布在偏远地区中小学、农村教学点的用网难题,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继而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向普通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倾斜,有效的解决教育公平以及优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二、提升教育质量。如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滚滚向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平台、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MOOCs、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纷至沓来,这些对于教育模式的立体式建构,以及教育教学从手段方法到过程结构的系统优化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和效益,无疑将会极大提升教育质量。

  三、降低教育成本。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理念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边界,使得价值转化的速度和流动性大幅提升,这已经被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模式所验证,知识本身的生产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与之是具有相近性,必然导致教育成本的降低。一节课只有几十个学生学也许很贵,几百个学生,上万的学生学同一们MOOC已经屡见不鲜了。这反倒给现代学校带来了一个难题,比如疫情期间欧美一些名校也实施在线教学,但学费却完全不予降低,这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从逻辑上看,不占用学校实际空间降低了包括学校管理、人力等各方面的成本,为什么学费还能与在线教学之前相同呢?

  总之,在这次疫情的警示和助推下,2020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那就是教育信息化会真正的嵌入到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实现深度融合,并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治理的底层逻辑,这也就要求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都应该开始紧绷信息化的这根弦,要将信息化切实的当成解决新老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用老办法去敷衍新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通过信息化去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变革深入融合的主旋律。

(2020-06-09)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Copyright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技术平台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慕课公众号